7月中旬,中国国防部在例行记者会上确认,中国的第四艘航空母舰已经进入建造阶段。这艘被军事爱好者称为“004”的超级航母,虽然尚未揭开真正的面貌,却已经成为全国范围内讨论的热点,特别是关于它可能的命名问题,吸引了大量关注。
回顾前面三艘航母——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大家不难发现,这些名字并非随意选择,而是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寓意。辽宁舰代表着中国近代海防历史的起点,承载了辽宁旅顺与甲午战争的痛苦记忆;山东舰则呼应了1894年甲午海战的历史教训;福建舰则象征了福建省在中国海防历史中的关键角色,尤其是1884年马尾海战的历史意义。
沿着这条历史脉络走下去,许多人将目光转向了另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1840年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这场战争的标志性事件——虎门销烟与三元里抗英,都发生在广东。广东水师曾与北洋水师、福建水师并列,是中国近代海防的重要力量。因此,命名这艘新航母为“广东舰”,成为了很多军事历史学者和网友的推测。
展开剩余78%广东的经济与海洋优势也是命名这个名字的重要原因。2024年,广东省的GDP突破了13万亿元,连续35年位居全国第一,海岸线长度超过4000公里,拥有广州和深圳两个超级港口。此外,广东的民间知名度也很高,时至今日,广东舰的命名支持率在2025年7月的网络投票中达到了38%。有网友留言称:“广东养得起!经济实力、海域面积、历史渊源,样样拿得出手。”
当然,江苏也有其独特的竞争优势。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就在江苏泰州白马庙乡诞生,这段历史为江苏赢得了“海军摇篮”的美誉。江苏是中国的第二大经济体,沿海地理位置优势明显,黄海与东海交汇,战略地位举足轻重。然而,江苏也有一个小“困扰”,那就是名称的谐音梗——有网友调侃:“‘江苏’念快了像‘将输’,打仗多不吉利。”虽然这个笑话轻松幽默,但也成为讨论中的一段趣事。
浙江作为一个经济强省,地理位置也非常关键,尤其是在中国海军的布局中。前三艘航母分别代表了北方和南方地区,若选择再次命名为南方省份,浙江无疑是一个合理的选择。浙江不如上海和广东那样声名显赫,但正因为其相对“低调”,也让其成为一个合适的选择。甚至有网友调侃,“浙江”听起来像“折江”,但也有人笑说:“航母这么大吨位,‘折’条江小意思!”这种幽默的讨论使得“浙江舰”的命名呼声不断上升。
另外,也有一些更具象征意义的命名提议,比如“长城舰”和“黄河舰”。长城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防线,若将其用作航母名称,势必能向世界展示中国守护海疆的决心。而黄河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其历史与文化深厚,命名航母为“黄河舰”则充满了民族自豪感。历史上,中国海军曾有一艘名为“黄河号”的巡洋舰,虽然它在90年代已经解体,但其历史仍然深深刻在中国海军的记忆中。
此外,命名提案中,像钱学森、袁隆平等科学家的名字也被频频提及。毕竟,美国的航母有不少是以总统名字命名的,中国为何不能向伟大的科学家致敬呢?命名的讨论不仅是关于名字本身,还是对国家历史、文化和未来的思考。
当然,航母命名的话题并不总是严肃的。2017年,当首艘国产航母下水时,网络投票的“皮皮虾号”成为了热门选项,并以126万票压倒性优势获胜。时任国防部发言人杨宇军笑着澄清道:“按我军规定,新舰名称在交付时才会公布。”这一事件也反映了中国公众对航母的亲切感和对国防话题的参与热情。
全球范围内,航母的命名各具特色。英国偏爱以神话人物命名,如“百眼巨人号”和“竞技神号”;日本则钟情于自然现象,采用“雨”、“雪”和“月”级命名;而法国则喜欢以政治领袖的名字命名航母,如“戴高乐号”,彰显国家的荣耀。对于中国来说,命名这艘第四艘航母,除了有实际的技术考虑外,也关乎国际形象。
据外媒报道,这艘可能采用核动力的超级航母,满载排水量达到12万吨,电磁系统技术甚至优于美国的福特级航母。这种国之重器,名字的重量可想而知。它不仅是中国海军的象征,更是中国走向远海护卫的决心的体现。无论名字最终如何揭晓,这艘航母的使命必将深刻影响中国的海军发展,并为世界展现出中国作为海洋大国的力量与自信。
发布于:天津市小麦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